【創業篇 001】賣南乳花生也要做老闆
我打工的運氣其實不錯。陰差陽錯,二十歲出頭便是一家頗具規模的毛衫廠經理。我本來沒有想過創業;二十七歲豁出去創業,是性格和家庭背景決定了我的命運。
傍晚踏出工廠的大門,感覺特別良好;我沒有像過去那樣右轉往觀塘大道的車站坐小巴回家;我左轉沿著偉業街向觀塘碼頭行去。
我坐在碼頭的石壆看著海面金光閃爍的晚霞,試圖紓緩心中希望燃燒起的亢奮。
我知道再也按捺不住蘊藏在血液里沸騰起來的遺傳因素,它們一髮不可收拾令我亢奮莫名。我知道我要找個寧靜的地方平服心中洶湧的波濤。我要望向無盡的天邊,感受充滿希望的將來,因為我絕對無悔;我要豁出去創業了。
我打工的運氣其實不錯。陰差陽錯,二十歲出頭便是一家頗具規模的毛衫廠經理。我本來沒有想過創業;二十七歲豁出去創業,是性格和家庭背景決定了我的命運。
四九年,大陸解放(對我們來說是淪陷了),那時我還未到一歲。我沒有經歷過父親做生意時的風光,而那場浩劫更中斷了我們的希望。
可是父親做生意的軼事、掌故,家人總又樂此不疲地講給我們小孩子聽。
現狀,慘不忍睹;將來,一片空白;回憶成為了讓我們活下去的甘露。
落難的窮困中,我們聽有關父親做生意的故事望梅止渴;這些故事是我成長的一部分;潛移默化,令我無形中繼承了父親做生意的傳統。
每一趟祖母講故事,差不多總以「賣南乳花生也要做老闆」做結尾,這可以說是我們家做生意的傳統的縮影了。
那個時候我們連工作的自由也被剝奪掉,這句包含了對自由自主的憧憬和渴望的說話,深嵌我心中。這恐怕是壓抑力愈大,反抗力愈大的道理吧。
平常日子祖母這句話只是在我心中冬眠,就算偶一想起,也不過像是回味家庭軼事罷了。可是到做生意的機會來臨時,這句話便成為了我創業的強烈推動力。二十六歲那年,這句話令我踏出無悔的第一步,創業闖天下了。
除了這家傳的動力,還有甚麼令我決意做老闆?我想,狂野不羈的性格也是令我走上這條路的一個重大因素。
我對甚麼事情都有主意,做事更不甘於給別人支配,很少理會別人怎樣看我,會說些甚麼。
我這個脾氣,當工人或小職員,或者沒有甚麼問題;一籮芝麻綠豆里,誰會管其中一粒是怎樣地在折騰?這粒芝麻綠豆從不會接觸到老闆;沒有直接衝突,故此可以平安無事。
可是二十歲出頭我便做經理了,要直接接觸老闆,衝突便變得無可避免。
在二十到二十六歲這幾年間,我做過兩家工廠的經理,有過幾個老闆(須知家庭生意,哪怕理論上你是有全權打理生意的總經理,每一位家庭成員還是可以是你的老闆,真恐怖!),都搞得不愉快、合作不來。
我總覺得,為甚麼老闆的主意總與我那樣不同?他高高在上,不瞭解下面發生的事,為甚麼卻盲目堅持己見?為甚麼打工便要承受抑制住自己、盲目聽任老闆擺布的痛苦?我受夠了這種無奈。
最後我唯有陽奉陰違,依自己的主意辦事。有了此番轉念,心情暢快了、工作的熱情也熾烈了,可是和老闆的衝突也激烈了。
有一天,陳老闆氣沖沖走進我的辦公室大聲咆哮:「為甚麼你總是目中無人,永不按我的指示辦事?」「但事情不是做得很成功嗎?」我說。
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。未試過,你又怎知道我的辦法一定行不通!你這樣做,讓伙記看到,我把面子往哪裡放?無論怎樣,你以後一定要按我的指示辦事。你簡直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!」
他說得理直氣壯,但那是我要聽到的最後的一番教訓了。這時「賣南乳花生也要自己做老闆」的家傳智慧湧上心頭。血液里做生意的遺傳細胞暴動了。去意已決,我要當老闆!
黎智英
《事實與偏見.九.創業》賣南乳花生也要做老闆(001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