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創業篇 002】我不想當廟祝.我要成佛
世事就是這麼奇怪。假如想通想透才辭掉高職創業,我可能會有太多顧慮,最後會拿不定主意。好彩我生性衝動,豁了出去再算。可是豁了出去,我才發覺創業路途崎嶇,困難重重。
上期提到,因為家庭背景和性格的關係,我血液里流著做生意的基因,屢次與老板意見衝突;最終決定創業。我是走在故事的前頭了。如果不是有過一次「幸運之擊」(Lucky Strike),我會毅然豁出去嗎?
我五十五歲了,活過的日子肯定要比餘下的多。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生不測,沒有運氣,就算有天大本領亦難以成功。我做過不少事情,更深知一山還有一山高。
然而最令我不能不謙遜的,是上天賜予我的運氣;就算在事業最險惡的關頭我從未怨天尤人,相信吉人天相,結果每次都有驚無險安然渡過;萬幸成功了,我亦不知道那是自己本事還是運氣使然。那我又怎能不謙遜?感恩與傲氣難以共存。
七二年香港股市狂飆,到七三年暴跌。在這短暫的空間,我拿年尾七千元花紅,加上同事夾份的三千元,用合共一萬元在新鴻基證券行開了個孖展戶口,買空賣空;到七三年金盆洗手,我已賺了近二十萬元。
我炒股的心得來自一本叫《The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》的奇書(作者 Livingston 是個炒股奇才,但最後輸清光自殺身亡)。我贏得這筆橫財主要是時來運到,我知道炒作遲早衰收尾。故此炒股收手後,我發誓不再炒作,連後來香港房地產狂升我也從未沾手。
有這筆橫財在手無疑壯了我的膽量。不過,就算沒有那筆炒股賺得的橫財,哪怕要向親朋戚友籌錢,我還是會創業的。創業所需的資本不多,不難籌得到;有意創業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看了我這篇東西便走去炒作籌本。這樣做我保證你會撞板。如果為了籌錢創業而炒作,我也一定不會有好結果。
世事就是這麼奇怪。假如想通想透才辭掉高職創業,我可能會有太多顧慮,最後會拿不定主意。好彩我生性衝動,豁了出去再算。可是豁了出去,我才發覺創業路途崎嶇,困難重重。
最令我困擾的是,我在德安織造廠做經理,他們的客路主要是英國市場和入口商。我對這兩者都不看好,創業便不能走同一條路,而要另覓生天了。
七十年代中,戴卓爾夫人還未上台。那時英國的經濟蕭條得令人沮喪,況且英國市場太細,訂單通常只有一、二百打;不像美國市場那樣,一個款式便動輒幾千打。英國市場難有作為。
我看到當時英美的大零售商都已開始直接向香港的廠商落單,他們更要建立自己的牌子。這樣做既可以避免給入口商皮費和利潤,價錢更便宜許多,故此我認為那必定會成為大趨勢。
零售商不像入口商那樣,在香港設有完整的採購架構,全面掌握不同廠商的生產能力和弱點。欠缺這方面的經驗、人才和系統,零售商難以和廠商緊密協調,嚴加控製品質和生產流程;故此初期他們只會訂造一些款式簡單、容易造的大路貨。
創業之初我沒有能力應付款式多和複雜的訂單。一間新廠起碼要操作了一兩年時間才可以把人才、系統協調起來,形成足以應付大路貨以外的熟練技術和管理架構。
在此之前,新廠只宜接數量大、無論是原料或款式都簡單的大路貨;這些訂單生產轉流快,因而資金週轉也快。創業者都欠缺週轉資金,流程簡單起貨快的訂單就更重要了。我想,創業便要以美國市場的零售商為對象。
怎麼辦?我還未把問題想通,幸運之神便來敲我的門了。我辭職的事很快在行中流傳的。 Michael Lee 是當時日本名牌毛冷代理商安宅(Ataka)的營業總經理。他給我電話,開門見山,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專做美國市場生意、在行中數一數二的先時織造廠當經理。我想也不用想便答應了。
可是這份工我做不到兩個星期便想辭職了。先時的老闆是個三十七、八歲,很年輕便跟太太和外父創業,挨盡艱辛、吃盡咸苦的潮州人。
他很會做生意,更愛玩樂。他幾乎每晚都有飯局,然後到夜總會飲酒、跳舞玩女,非到三更半夜不回家;他可能是要借此補償過去艱辛吃苦的日子吧。
我一上工,他便叫我陪他去消遣。對血氣方剛的我,玩女狂歡而又不用花錢,那當然好過癮。可是翌日上班卻非常疲累,辦事沒精打彩,陪了他幾次我便覺得不對勁。
旺盛的創業心讓我清楚地看到這種生活消磨意志,長此下去將走向墮落而不是創業。故此,我跟老闆說我不再陪他食飯跳舞了。好彩他還算開明,只笑笑地說:「那麼以後你便不用陪我了。」沒有半點兒不高興。
這次經驗讓我對腐敗的夜生活有所警惕,更加自律,從此早睡早起,以免要拖住疲累的身軀上班去。
我在先時做了一年多便離開,辭職時張老闆用紅股輓留我,但我拒絕了。他們是家庭生意,做他們的小股東容易產生利益衝突。我想,受利益牽制比做他們的大伙記還要難捱。況且,他們是找我為他們經營生意,這就恍如找個看管廟宇的廟祝一樣。我不想當廟祝,我要成佛。
黎智英
《事實與偏見.九.創業》我不想當廟祝.我要成佛(002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