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的故事
編按:這篇是寫在 2013 年 5 月 23 日;黎智英分享他在巴黎認識的一對新移民父子;那段日子,他從公司管理退了下來,大多數時間與家人在歐洲生活。這篇雖在寫別人的故事,但其實在這對父子身上,他也見到了自己。
巴黎春天的傍晚陽光還是普照,今天,我和 Robert 抵達盧森堡公園側門時,天色卻已灰暗,陽光提早撤退了。
天邊泛起橙黃、藍和淺綠的彩霞,淡紅天空下十多隻海鷗在盤旋,數不完的雀鳥吱吱領着家眷穿梭回巢,公園遊 人幾乎都走光了,園外行人匆匆,該是放工趕着回家吧;但仍有不少人駐足聽一個小孩在拉小提琴。小孩正在拉着 Mozart的《月光曲》,稚氣的臉上掛着笑容,眼神稍微憂傷,圍觀的人感動得無以名狀。每逢有人扔硬幣到前面小提琴的空盒,他都會轉過身來微微頷首示意,剎那間他稚氣的臉上流露出成熟的自信,不協調的神色十分可愛。
看見這稚氣的孩子為活着擔起半邊天,我不期然想起自己八、九歲時在火車站為旅客搬行李的情景,感同身受,感動得全身灼熱起來。一曲奏罷,小孩鞠躬致謝,我和 Robert 趨前與他相認。Robert 給我們介紹時我有點哽咽,不知該說什麼好,只想擁抱他。
「可以擁抱你嗎?」抱着他時我忍不住哭了。「對不起。」我悄悄地說。
這孩子很懂事,沒半點兒尷尬,笑着拉起輕快的《小圓舞曲》,我和 Robert 都被逗得大笑起來。跟着他父親也來了,收拾好後,我請他們到我最熟悉的餐廳 L'ami Jean 晚飯。 L'ami Jean 價錢實惠菜式一流。我們喝了三瓶紅酒 ,連小孩子都喝了。在我催促下,他們三人吃了兩道頭盤,一道主菜,還分吃了另兩道主菜,甜點是 rice pudding,是老闆 complimentary 的,吃完一盤又一盤,大家吃得不亦樂乎,撐着肚子離去。吃得開心之餘,我甚至懷疑大家都有點醉了,最少,我有點醉。這肯定是最近我吃得最開心的一頓飯,但想到這孩子明天一早又要去公園籌措生活費,而父親未有工作;還要奔波碰運氣,我心裡有點惆悵。
Robert 曾經為他們父子找教友資助,讓父親找工作時,兒子也可上學,不用為兩餐奔波,但令 Robert 大惑不解的是,兩父子拒絕了。他們的理由很簡單;來到巴黎 ,就要在這裡落地生根,找到自己的出路,以後就知道怎樣走下去。
他們說,不想一開始就喪失尊嚴,因為他們不是想在這裡搵兩餐,而是要建立兒子的事業和一個家,別人的施捨反而會令他們往後的生活迷失方向。
他們是從波蘭來的移民,父親三十六歲兒子九歲,去年初母親經過幾年的癌症折磨去世後,父子倆決定離開波蘭。他們將家當變賣,拿着不到二千歐羅來到巴黎,開展新生活。母親生前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樂手,父親是大學物理學助教,兒子自小跟母親學得一手非常好的小提琴,顯然,這小孩有很高的音樂天分,連他也感覺到母親仍然活在他血液裡,知道自己要做個優秀的小提琴家完成母親的遺願。
母親臨終前,他和父親拿了個聖母像跪在床前,讓母親的手也握着聖母像,三人許了願,一定要讓兒子成為優秀的小提琴家。這就是他們在母親去世後馬上移民到巴黎的原因。去年來到巴黎,剛遇上經濟不景,父親法文差,一般的工作找不到,教職更加不用說,手上的錢快用完了。每天出門,每人包兩塊芝士三文治做午餐。父親送兒子到盧森堡公園的側門拉小提琴籌生活費,自己去找工作,傍晚接兒子回家。生活艱苦而不穩定,但也算過得體面而快活。
半年後,父親在 Quai d'Orsay 一幢大廈找到一份管理員的工作。整幢大廈只他一個管理員,他不僅要做大廈的清潔,水電壞了他也要修理。膽粗粗接受這份工作後,他每天夜以繼日在 Internet 找資料進修水電課程,為了實習,他在教會的 billboard 貼出告示,願意為教友免費修理水電;就是決心要把這份管理工作做好。這份工讓他們在管理處有個幾百呎的寓所,有份固定的收入,生活安定下來。
兒子小提琴奏得出色,很快就被好的學校招收,而學校為他安排了幾次演奏後,他的天分開始被音樂界賞識,剛巧這時候,波蘭藝術學院朋友的推薦信也落到一位大師級的小提琴家手上,大師看過他的演奏後願意收他為徒,免費教授,還了父子最大的心願。他們移民巴黎,就是要讓兒子在好的藝術環境學藝,有個國際舞台讓他有更好的發展。
生活安頓好後,父子逢星期六都在教會當義工。兒子教授小孩小提琴,父親則教人修理電腦。父親在 Internet 學會了修理水電後,也學會修理電腦,本身是科學家的他,學電子工程很快便上手。現在大廈裡或附近的鄰居要修理電腦都找他,讓他賺到不少外快。這些錢足夠他和兒子去欣賞名家的演奏會。好的音樂演奏會他都和兒子去聽,有空也會去博物館看藝術品。他說欣賞優美的演奏和欣賞藝術作品,是培養兒子修養的重要課程。
「欣賞藝術時,我們心中捕捉着瞬間的美麗,靈魂便觸着一點天堂的靈光,藝術也是天堂的靈光的顯現;是透過這靈光讓我們的心靈觸及上帝的愛。」透過藝術的追求,這對父子在成全上帝的愛。
黎智英
2013 年 5 月 23 日



行緊同樣嘅路🙏🏻
深同感受